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

首页 > 行业动态 > 伯桢新闻
创新变革 引领未来|2023微生理系统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3-12-08

 

11月11日,2023微生理系统(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MPS)国际研讨会暨第六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学术会议与产业投资论坛在南京盛大召开。相关领域多位国内外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会议旨在探讨器官芯片、类器官、生物医学大数据等微生理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搭建微生理系统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促进我国微生理系统研究与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Kam W. Leong,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顾忠泽等专家学者出席。Uwe Marx、Danilo A. Tagle、Kaiming Ye等近20位顶尖学者围绕类器官与器官芯片作报告。
大会还设置4个主题分会场,研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构建与测量、器官芯片与健康风险评估、器官芯片与药物开发、器官芯片与精准医学。
伯桢生物首席科学家赵冰教授受邀主持“器官芯片与药物开发”分会场,作“类器官技术在疾病模型及转化医学中的应用”专场报告,并就“复杂体外模型在药物研发和环境评估中的应用”话题与嘉宾进行圆桌讨论。

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分享和交流在微生理系统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切实推动了以类器官为代表的微生理系统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

相关链接:

微生理系统(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MPS),通常称为“微生理器官芯片”或“芯片器官”系统,是一种旨在微小且可控的实验室环境中复制人体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这些系统旨在模仿特定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和生化特性,使研究人员能够比传统的细胞培养或动物模型更准确地研究它们的行为、对药物或刺激的反应以及疾病机制。

2022年,美国参众两院先后批准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法案2.0 (FDA Modernization Act 2.0),取消新药临床前进行动物实验的强制要求,鼓励使用非动物的检测手段(如微生理系统)评估药物疗法的效力与安全性。

类器官(Organoid)在微生理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其能够模拟人体真实器官类似的细胞组成、结构、形态和功能,并能够进行长期、稳定的传代培养。因此,以类器官为核心的微生理系统在模拟人体生理和疾病、药物开发和测试、个性化医学以及再生医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分享到微信